拿什么回报父母的爱

作者:翟梦婷 发布时间:2015-04-10

拿什么回报父母的爱

每个孩子,对于父母的爱与忠诚都是无限的。这种爱与忠诚表现在:孩子会本能地合理化来自于父母的伤害,理所当然地认为,父母已经尽力了,所以不能对父母有怨恨;同时,对于来自父母的期待,孩子也会无意识地不惜一切代价地去达成,哪怕为此而耗竭自己全部的生命能量。这就是孩子回报父母的爱的方式。

请想像这样一个画面:父母在田间辛苦地劳作,不时地挥汗如雨。他们无暇顾及年幼的小孩。那个年龄很小、本该是被父母呵护游戏的小孩,坐在地头帮父母收拾庄稼。

这个画面是我的个案画出自己的家庭三角关系时,所呈现出的画面。父母似乎离他很遥远,不用说关系线是疏离的。

那个小孩的内心,会是怎样的情形呢?他不时地抬头看看父母,多么渴望父亲或者母亲能回过头来抱抱他,陪陪他。但他分明看到父母亲是那么地辛苦,田间的农活那么多。他知道父母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养活他。于是,他自然在压抑了内心的委屈(被父母抱的愿望不能实现的委屈)。他会对父母产生这样的理解:他们是爱我的,但实在顾不过来。不仅如此,他还会期待自己能够帮到父母。是的,帮父母收拾庄稼,就是行动之一,虽然跟他的年龄很不相称。而且,在他以后的生命里,期待自己通过努力而成为一个有用的人,以减轻父母的负担,就会成为其终生的动力与使命。他会成为一个懂得付出的人,努力上进的人,也同时成为对自己苛求责备的人。

这样的人生动力与使命,在成就他的同时,也在悄悄地侵蚀着他健康的身心。

过度的使命感与苛求责备,让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感与成就感。因为,那种“要做得更好”的目标本身就是永无止境的。因使命而上进,因苛求而无助,然后恐惧、愤怒。于是,生命便陷入到了某种轮回之中,而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本然。终于,他发现自己的内心其实很劳累、很疲惫。

并不是他正在做的事情让他感到劳累,事实上,他可能在各方面都已经很成功了。而是那种想要做理更好、更多的念头,让他身心憔悴。因为每前进一步,都会有大量的无助与恐惧伴随着他。那是怎样的无奈呢,一定要做得更多,但却找不到更好地途径。就像面对生命垂危的亲人,希望能够减轻他的痛苦,却无能为力。久而久之,身心问题或疾病自然就产生了。

原因很容易明白。孩子合理化父母的伤害之后,本能地压抑了自己的愤怒,而这些愤怒及其它负面情绪终究会成为或大或小的炸弹;另一方面,由于全力去实现父母的期待而忽略了自我,生命的鲜花便无法绽放出自己的美丽。因为不能彰显自己的独特性,或者因为负面情绪的攻击,生命终将变得了无生机,甚至枯萎。

诸多的心理问题,其实也根源与个体跟父母的连接。可以说,一个人的事业、家庭的成功,乃至一生幸福,其根源都来自于个体跟父母的关系与连接。然而,正是对于父母的无限的爱与忠诚,因为方式不当,而阻碍了个体跟父母的连接,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心理乃至人际问题,成为了人们不幸福的根本缘由。

在我做过的个案里,关键点在于处理来自父母的期待。由于无限忠诚于父母,很多时候,我们把来自于父母对于自己的期待无限夸大了。换句话说,父母并不期待他们的子女为他们的生命、生活负责,而出于对父母的爱,作为儿女,却无止境地要求自己去为父母的期待负责,甚至不肯半点地放过自己。

真正的疗愈,是跟父母连接。回到爱的渴望里,父母跟子女是紧密相连接的。正是因为爱,生命得到延续,生生不息。然而,让爱在两代人之间流动,而不是阻碍,却是一个课题。